报告讲座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要闻 > 报告讲座 > 正文
分类

第十一届交通运输研究(上海)论坛系列报告四则

第十一届交通运输研究(上海)论坛系列报告四则


报告平台:腾讯会议(ID:964-817-223

工作时间20221231日(星期六)9:15-11:15

举办单位: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报告主题

本届论坛以“面向未来,智慧绿色,协同高效”为主题,旨在构建一个为综合交通运输领域及交叉学科的学者合作交流的良好平台,凝聚全国上百家交通类专业相关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社会组织、交通企业等单位参会交流,共同探讨交通系统分析与运营优化、交通规划设计与设施运维、交通网联控制与自动驾驶、交通运输安全与出行服务、智慧车路协同与数字孪生、低碳交通与新能源车辆、长三角综合运输一体化发展战略等前沿问题,分享创新理念和科研成果,促进学术交流、技术合作、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

学术报告(一)

报告题目:高速公路交通流主动控制:问题、关键技术与实践

报告时间20221231(星期六)9:15-9:45

报 告 人:刘攀 教授

工作单位:东南大学

报告人简介

刘攀,男,东南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目前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秘书长、教育部科技委能源与交通学部委员、中国公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青年科技工作者委员会主任、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行业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等学术兼职,在国内外学术期刊《Multimodal Transportation》《交通运输工程学报》《中国公路学报》等担任主编、副主编、编委等。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交通安全、交通控制和智能交通。在数据驱动的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分析与主动安全设计、快速道路交通安全状态辨识与事故风险预警、快速道路交通流主动控制技术与系统实现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含重点项目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1项等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论文在谷歌学术累计被引用6000多次(H指数44),多篇入选ESI高被引、热点论文。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72项,软件著作权11项。多项成果被国内外标准、规范采用,并指导了大量工程实践。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目(排第1)、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排第1),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第2)、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排第1)。先后获得了霍英东青年教师奖(2015)、江苏青年五四奖章(2017)、第十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2020)等荣誉。

报告简介

本次报告将对高速公路交通流主动控制的问题、关键技术与实践等进行深入讨论。

学术报告(二)

报告题目:船舶自主航行关键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报告时间20221231(星期六)9:45-10:15

报 告 人:刘正江 教授

工作单位:大连海事大学

报告人简介

刘正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大连海事大学副校长。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交通运输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航海技术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海事组织(IMO)综合安全评估专家组成员,中国航海学会驾驶专业委员会、引航专业委员会、水运安全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从事航海技术、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海上安全与环境保护等方向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公开发表学术和教研论文160余篇,教材与专著10余部,其中SCI/EI检索论文60余篇;主持和主要参与国家、省部及港航企业科研项目80余项。

报告简介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北斗、5G技术等的产生与应用引发了新一轮的工业革命,也催生了新一代航运系统的革命。船舶自主化是其中最积极的因素。本报告在介绍自主船舶产生的背景和中、日、韩、欧、美诸国研发态势的基础上,简要阐述了自主船舶的系统组成、需要重点研发的关键技术以及国际海事组织对自主船舶自主级别的分类情况,并从船舶驾驶人员驾驶船舶需求的角度重点介绍了与船舶航行有关的自主技术研发状况,这些技术包括船舶自主靠离泊技术、自主航行与避碰技术、自主航线规划技术、航行态势感知技术以及船舶通信导航技术。为了给技术研发趋势预测一个铺垫,报告还讨论了自主船舶航行风险以及存在问题,期望能给感兴趣的研究人员一个有益的参考。

学术报告(三)

报告题目:数字化背景下城市交通管理新挑战

报告时间20221231(星期六)10:15-10:45

报 告 人:吴建军 教授

工作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报告人简介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应用技术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委获得者。兼任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常务理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交通运输管理分会主任、中国双法研究会理事等,《中国公路学报》副主编、《管理科学学报》、《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中国管理科学》、《系统管理学报》、《Frontiers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Fundamental Research》等编委。在PNASTR-B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主持国家级项目及行业应用课题50余项。获教育部自然奖一等奖2项以及其他省部级科技奖励6项。

报告简介

城市交通系统涉及人、车、路、运行环境和管理控制等众多要素,关系复杂,规模庞大,导致城市交通运行状态演变过程极其复杂。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传统粗放型城市交通管理科学理论方法难以适应智慧交通的发展。本报告将围绕数字化对城市交通管理带来的新挑战,从精细化需求预测、智慧化出行诱导、协同化管控与智能化仿真评估等方面给出一些关键科学问题的研究建议,以提升未来城市交通系统运行效率。


学术报告(四)

报告题目:全息化道路数智感知与未来交通安全

报告时间20221231(星期六)10:45-11:15

报 告 人:陆键 教授

工作单位:同济大学

报告人简介

陆键教授1990年毕业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校区,获博士学位。1990-1993年任职于纽约州运输部运输工程研究局,1993–1995担任美国阿拉斯加大学助理教授,1995年起任职于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并于2005年晋升为终身正教授。并于2000-2010年任职于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并于2010-2014年任职于上海交通大学,2014-2017年担任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院长,现任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兼任中国公路学会常务理事、美国TRB道路接入管理委员会委员等。陆键教授长期从事智能交通安全与驾驶行为、道路交通智能检测技术、交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在海内外培养了大批相关领域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陆键教授也是本论坛的主要发起人和创始人之一,并担任第二届理事长。

报告简介

近年来,随着感知、通信、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的逐步成熟,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将全面交汇融合,为未来交通展开无限空间。未来交通将更加智能、安全、绿色、高效、便捷,自动驾驶汽车、智能网联交通、交通大数据、全息化道路数智感知技术等将对道路基础设施、运输装备、交通管理和出行需求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报告将围绕“全息化道路数智感知与未来交通安全”主题,探讨面向未来的全息化道路数智感知技术、智能交通安全技术创新和出行理念,主要包括未来交通安全的发展趋势、基于全息化道路数智感知的交通安全评价方法,驾驶行为谱理论及驾驶行为谱库标准、不同道路等级及特征段的多维风险评估方法等内容。



上一条:高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几点体会 下一条:吴建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经验分享

关闭